是判定一个公司市值的关键,占股为20.75%
出品|虎嗅科技组
在生活中,几乎每个APP都要求我们用手机验证码登陆,这也时常被大家称为是“当代短信的唯一刚需作用”而关于验证码,可能很多人以为是APP直接跟电信商之间做的某种配置。
然而,我们不知道的是,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中,还存在着一批“中间服务商”
通俗来讲,这些厂商从电信商手中购买电信资源,再为企业各种API接口和SDK模块,通过云调用的方式来为,这个领域还有个专有名词叫“云通信”该行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CPaaS通讯能力(语音、短信等)基于云的CC(云与云联络中心)和基于云的UC&C(IM即时通讯云平台、与会议)
近日,国内最大的云通信厂商容联云通讯以下简称“容联云”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书,并拟于纽交所上市,股票代码为“RAAS”
值得一提的是,在去年的11月5日,容联云通讯才完成 1.25亿美元 F轮融资,并刷新了国内云通讯领域私募股权融资金额的记录。
在中国,重走Twilio之路
众所周知,自从去年中概股风波之后,不少在美上市的企业纷纷选择了回国,就算有赴美上市的企业,也大都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
与此同时,国内科创板迎来了上市高潮,更是一度成为了国内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。一方面,从大环境来讲,选择在科创板上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,另一方面,在科创板上市的科技企业,上市首日的市值一般会比较高。
所以,科创板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但对于容联云放弃科创板而闯美股,也是情理之中。这是因为在美股,容联云有一个很好的明星对标公司—Twilio。或者说这家企业可能是容联云选择上市的直接导火索。
不得不提的是,容联云其实一直在中国市场复刻Twilio的成长路线:
从产品布局上来看,两家企业都是通过成熟的API(应用程序接口)将传统通讯植入App。并拓展了以短信、为主的PaaS能力,呼叫中心和。
从业务拓展上,也都通过并购,收购等手法丰富产品能力。
在未来业务上,同样选中了物联网作为下一个业务重点。
毋庸置疑,容联云选对了模仿对象,同时也正如Twilio的创始人Jeff Lawson在采访中说,在这个行业中美市场的差异不大。因此,容联云在中国市场收获了包括互联网,电信,金融服务,教育,工业制造和能源在内的各种行业的各种规模的客户。
容联云产品图,来自官网
而在宏观市场方面前景也相对乐观,根据CIC报告,2019年中国基于云的通信行业市场总规模约为357亿元,预计到2024年将以23.3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约1,015亿元。特别是,相对于全球更成熟的市场,中国的基于云的通信行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,并且由于云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,正经历着重大转型。
明朗的市场前景,再加上前有Twilio的华尔街传奇,容联云的故事在美股市场自然也是讲得通了。
招股书显示,容联云此次募资金额为1亿美元,巧合的是,这与五年前Twilio上市的募资金额相同。关于这笔钱的用途,具体如下:
•约30%用于增强和升级我们现有的解决方案并引入新的解决方案。
•约有30%的人进一步投资技术,尤其是和人工智能。
•约有30%从事选择性战略投资和收购。
•约有10%用于我们的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。
处于亏损常态,红杉为主要资方
依据招股书,容联云2018年、2019年和2020年前9个月的收入分别为501.5百万元、650.3百万元和509.0百万,同比增长分别为29.7%19.4%其中分别有72.3%75.0%74.9%和76.5%的经常性收入。
同期,亏损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,净亏损分别为1.555亿、1.835亿和2.037亿,同比亏损进一步扩大。
在具体业务方面,CPaaS,CC和UC&C贡献的营收占比中,传统的CPaaS业务仍处于高位,其营收占比维持在50%左右,在2020年前三年达到了53%。不过,容联云2018年、2019年前三个月、2021年前三个月活跃客户数量分别为6800、6600 和 6300 个,客户保留率分别为131.2%、103.5%和98.2%,客户数量和客户保留率都在下降,说明客单价有所提高。
另外两项业务中,CC业务营收占比增长较快,同样,2018年、2019年前三个月、2021年前三个月,活跃客户由3300,增长至4800 和 5700个。而涵盖IM/音频和会议的UC&C业务则没有借力风口有突出表现。
而Twilio毛利率情况目前基本稳定在50%至55%,甚至近年来有意在向下微调。
至于毛利率低的原因,容联云在招股书中解释称是由于付给商的成本过高,不过,在表象之下还有另一个原因。
我们知道,营收、亏损和毛利,是判定一个公司市值的关键,通过以上几个因素,不难发现,依靠容联云现在的情况,要追赶上Twilio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
在股东方面,十大股东当中,容联云创始人孙昌勋持股比例为15.21%,原董事会成员廖明持股比例为5.35%,而红杉资本也成为了容联云的股东,占股为20.75%,同时,在董事名单中,红杉合伙人周奎和郑庆生也赫然在列,同时,郑庆生也是容联云的十大个人股东之一,持股比例暂未公布。
其实红杉的出现这并不难理解,红杉对容联云的偏爱,从容联云历次的融资历程中就显而易见。
两个依赖不可忽视
在招股书中,除了扎眼的财务数据,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隐藏的忧患。总结起来,可以归为依赖商,依赖大客户。
首先,通信资源属于国有资源,分配给了三大商,所以在中国,做通信是绕不开商的,由此也可以理解容联云对于商的依赖。
具体的,对于商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部分:
在2018年,2019年以及截至2019年9月30日和2020年的9个月中,电信资源成本占我们收入成本的比例最大,分别占我们总收入成本的73.7%76.4%74.1%和73.1%
可以看到,电信资源在收入成本中长期居于70%以上,甚至最高时达到了76.4%。显然,这可以说明对于上游商商并不具备议价优势,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容联云的收入和客户数量还未形成规模效应。
其二,容联云的灵活性以及控制质量和进行纠正的能力也严重依赖商。
其次需要指出的是,相比于Twilio为中小型的定位,容联云更依赖大客户。
招股书显示,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以及2020年9月30日,容联云的活跃客户群分别超过10200家,11500家和12,000家企业,其中大企业客户分别为125家,152家和173家。
在收入侧,容联云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向大型企业解决方案。在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以及2020年9月30日的12个月中,其分别从大型企业客户获得了总收入的70.7%73.3%和75.7%
如此一来,问题也随之产生。虽然高度依赖大客户的情况SaaS领域并不新鲜,但发生在Twilio的前车之鉴还摆在眼前。
早在2016年在Twilio提交的招股书中也曾出现过同样的情况,彼时Twilio对于两家大企业的依赖尤为严重,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熟知的Uber,它对Twilio的营收贡献高达10%。
但由于云通信行业的门槛并不高,当一个公司使用量增长迅猛,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完全依赖于第三方的公司,于是,Uber开始减少对Twilio的依赖,订单不断缩小,而这样的结果也带来了一个糟糕的结局,使得Twilio的股价骤降30%。
虽然容联云没有Uber这样营收高的企业,但丢失客户悲剧还是再次上演了。
这两大隐忧也消磨了资本市场对容联云的部分信心。毕竟一方面,收入成本下不来,技术和产品受限,另一方面,部分重要客户流失,而同时,国内大型企业的周期漫长且不可预测,通常从四个月到一年不等,这无形中会对财务数据有一定的影响。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客户
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中的一类户口﹐与主户相对而言﹐泛指非土著的住户。它不是一个统一的阶级或阶层﹐其中包括有地主﹑自耕农﹑城市小商贩﹑无业游民。可以指用金钱或某种有价值的物品来换取接受财产、服务、产品或某种创意的自然人或公司。是商业服务或产品的采购者,他们可能是最终的消费者、代理人或供应链内的中间人。传统观念认为,客户和消费者是同一概念,两者的含义可以不加区分。但是对于企业来讲,客户和消费者应该是加以区分的。客户是针对某一特定细分市场而言的,他们的需求较集中;而消费者是针对个体而言的,他们的需求较分散。在市场学理论中,供应商必须在销售事前了解客户及其市市场的供求需要,否则事后的“硬销售”广告,只是一种资源的浪费。现代社会中,“顾客就是上帝”是企业界的流行口号。在客户服务中,有一种说法,“客户永远是对的”。不过各方有不同的演绎,也就是客户二字的不同定义。客户一词源于称呼习惯。一个顾客是常常光顾某店铺或主户的人,他时常光顾或买东西,与店主或主户维持良好关系。